欢迎来到吉林市公众科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有氧运动的利和弊
发布时间:2024/04/25  浏览次数:
  

   大家都知道,适量的做些有氧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很多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有氧运动。而有些人说做多了有氧运动会加速衰老,这是真的吗?答案是真的,但是,普通人的运动量通常都在安全线以下。今天来说说有氧运动的好处和弊端。

    

  | 什么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简单的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具有韵律性的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就是心跳,心率保持在140~150次/分的运动量,是有氧运动,这时候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是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5次。 

  | 有氧运动中的能量消耗 

  先来说说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的情况。在有氧运动开始的前15分钟,主要消耗碳水化合物供能。这时候脂肪供能的比例是低的,肌肉蛋白质分解供能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但在有氧运动持续30分钟左右,脂肪供能的比例已经较高。在40~60分钟以后,蛋白质分解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氧运动几乎已经耗尽了可用的糖分,并且调动了不少脂肪,仍然无法满足能量供给,蛋白质也就要持续分解来供能。有些想瘦身减重的人,除了控制饮食,也会通过增加运动量以求更快地达成目标。还有一些对运动成绩有追求的人,也会为了尽快达成目标而进行大量训练。 

    

  | 医学研究的发现 

  医学研究发现,剧烈运动能增强新陈代谢,加速细胞分裂,更换那些逐渐衰老的细胞,让身体一直处于活力旺盛的状态。端粒是短的多重复的非转录序列(TTAGGG)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的特殊结构,除了提供非转录DNA的缓冲物外,它还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和退化。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寿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凋亡、细胞转化和永生化密切相关。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构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约50-200个核甘酸会因多次细胞分裂而不能达到完全复制(丢失),以至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因此,严重缩短的端粒是细胞老化的信号。 

    

  著名的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研究的细胞分子分裂的报告中,更深入地解析了这个原理。她曾在哈佛大学发表的一项演说中讲到:运动员为保持高度的竞技水平,时时要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持续性的锻炼使身体的细胞存活时间短,并很快被新的细胞替换。新细胞生命力强、能量高,因而会令他们暂时感到很兴奋、强壮,但这种过度的消耗是要付出代价的。他们的免疫系统因新陈代谢过高而降低,寿命也相对的会因此而缩短。因此,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年轻的运动员,表面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成熟,这就是过度强化训练导致人体衰老。 

  | 过度有氧运动的危害 

  1、加快大脑衰老:高强度的运动会让大脑受到损伤。运动时能源物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液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2、加快组织功能衰退:人体在进行大量运动时,会抑制脑垂体的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受阻,使身体过度疲劳、体内恢复较差,而较为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对身体器官的磨损,导致体内组织功能衰退。 

    

  3、加快关节退化:过量进行有氧运动,会增加关节部位发生碰撞的次数,导致关节之间出现磨损现象,加快关节退化。 

  但是适量进行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有助于延缓衰老。可起到一定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体内的脂肪燃烧。 

    

  | 有氧运动的益处 

  1、有氧运动能增加身体的耗氧量,促进新陈代谢。研究发现,长期进行相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使最大有氧能力增强25%,也就是会增加6毫升,相当于减去10到12岁的生理年龄。 

  2、改善呼吸功能。运动能够有效增大肺活量,促使肺功能增强。呼吸功能好,有利于人体维持旺盛的精力,推迟身体的老化过程。 

  3、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长期坚持运动人更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运动可促进脑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衰老过程。 

    

  4、促进肌肉发达,骨质增强。正确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力,肌纤维变粗,肌力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骨骼的弹性及韧性增加,从而延缓了骨骼的老化过程。并可防止骨质疏松、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酸痛等症。 

  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有氧运动,只要把握好运动的强度,那么身体就会受益。

 

  作者 | 顾俊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毕业后从事网络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关注大众科普知识,探索前沿科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内容来自: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