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人民网刊登《国家级科技小院数量全国第一,吉林是如何炼成的?》,其中对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进行了报道,详细介绍吉桃科技小院解决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的经验。
解决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
初夏时节,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内,桃树已经开始结果,枝叶郁郁葱葱,碧绿一片。
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的桃树已经开始结果。(吉桃科技小院供图)
“为解决东北棚室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等问题,小院成功研制出一整套棚室主干型栽培模式,有效提升了东北棚室果树的品质与产量,填补了东北设施农业种植果树高产高效的空白。”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北华大学孙广仁教授介绍道。
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是由吉林省科协、北华大学、吉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吉林市科协、吉林市龙潭区科协,依托吉林市龙潭区吉桃种植家庭农场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以研究和推广东北棚室主干型果树栽培技术为目标,致力于解决主干型技术生产中不足的问题,提升主干型栽培技术,开发出适合东北棚室栽培新技术、新品种。
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吉桃科技小院供图)
常年驻扎在林间地头的日子虽说让吉桃科技小院的成员们受了不少苦,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经选育与推广的‘吉桃’系列果树及果品很受百姓及种植户喜爱,我们还与和龙果蔬科技小院进行联动,进行落地果深加工研究,通过蛋白降解等新技术,解决桃毛易引发过敏等问题。目前已研发桃子果酒、桃子啤酒等深加工产品。”孙广仁说。
平日里,吉桃科技小院还会为农民普及棚室主干型栽植技术的相关科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已开展科技培训10场,培训农民1000人,辐射带动8个乡镇,帮助600余人增收致富。
来源:人民网